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,世界上已经很少爆发战争了,各国之间都已“和平友好”的方式往来,和平发展也成为目前的主潮流。
经过时间的积累,在不发动战争的情况下,各国的国土面积就已经固定了,一切以战争得来的领土,在国际上都不会得到承认。
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,有亚洲一个国家的国土面积,在55年的时间里疯狂扩充,领土面积扩充约占四分之一,从原来的580平方公里,到如今的719平方公里(2015年中国外交部数据)。
这个国家就是新加坡,他们的扩充方法别具一格——填海造陆。
众所周知,填海造陆的危害性很大,不仅污染海洋资源,导致周边海洋生物栖息地被毁,国家海滩面积减少,影响自然景观,并且会造成赤潮的现象,加速海平面上升。
除此之外,毕竟不是天然陆地,用填充的方法造陆即便融入现代科技,依然无法达到自然陆地的效果,水土流失眼中,甚至会出现坍塌下沉的灾害。因此很多国家都不提倡填海造陆。
纵然知道这些危害,但是新加坡依然痴迷于此。
自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,虽然经济发展迅速,但是由于领土小人口多,新加坡又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,人口流通性大,增长快。居民多为中国华人,华裔居民占据新加坡总人口的70%以上,与中国渊源颇深。
而新加坡的经济动脉就是进出口贸易,由于新加坡所处位置,与周边各国距离搭配非常合理,国家贸易都以新加坡作为纽带,港口每天的吞吐量十分巨大。新加坡因此也得以快速发展,素有“亚洲四小龙之一”的美称。
然而新加坡不满足于现在的状况,为了扩大进出口贸易,新加坡想要扩充港口,用以接待更多的货物船只。因此,新加坡政府将目光放在了填海造陆上。
在上世纪60年代,新加坡的填海造陆行动呈爆发式增长,仅仅1960年到1980年,新加坡国土面积就增加了43.47万平方米。
新加坡将填海造陆定为国策,填海造陆活动将持续到2030年。
世界上有很多领土面积小的岛国,比如说日本、马尔代夫。
但是他们对于填海造陆需求,就比不上新加坡了,因此他们并没有大肆发展填海造陆,二战结束后,日本虽然为了扩充领土,也曾有一段时间(1945至1975年)开展了填海造陆的活动,但是后来弊大于利,就终止了。